培养学生共有的品质 读《给教师的建议》第4篇《要善意待人》

superme2年前未分类618

学生的学习成绩,永远摆脱不了的是,总有学生第一名,也总有学生是最后一名,名次靠前当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,也算是有付出便有收获。学生考试的功能是选拔,要淘汰掉一些学生的。学生成绩的好坏可能让学生从事不同的职业,不同的职业是个体的差异。无论学生从事哪种职业,也无论职业的高低贵贱,善意待人的品质都是必须存在着的。也就是说,社会上并不会存在一种需要“恶意待人”的职业,这是人类的共识。

我们在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的同时,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的同时,也要解决社会的共性问题,也就是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。其中,善待别人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品质。只有解决了这些共性的问题,才能让社会越来越美好。

在《要善意待人》中,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“善意待人”的观点,分析了善意待人在教育中的作用,并以教学案列给我门呈现如何让学生用心灵感受别人的情绪。

时代与地域的不同,使一些书中的教学建议并不能直接用于我们的教学,需要我们循着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路去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。我们身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?可能是家庭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,是教育手段的多元化,也可能是学生是各种环境下的综合体等等。这些问题是错综复杂的,犹如每一个古灵精怪的学生,也许,在不同的学生身上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。

学生的教育是最优的选择,让教师的、学校的、社会的、家庭的各种教育方式在学生身上合理施展,实现学生教育成果的最大化。

下面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善意待人的品质吧。

培养学生善意待人的品质,不是读几本书或者上几堂班会课就能实现的,如果是那样,教育可就太简单了。善意待人的品质也需要理论结合实际。让学生认识到善意待人,还要让学生体会善意待人带来的美好感觉。日常的时候,大家太容易说教,特别是“要别人善意待人”上,从任何人的角度来说,要求别人去善意待人是最简单的,然而,善意待人却是从教师的自我为出发点影响学生,从而引导学生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大度的原谅同学的错误,那么教师就应该包容学生的错误。如果老师非得从各种条条框框里寻找处罚学生的合理理由,那么,对于学生来说,他们也可能找出100个理由不去原谅学生。更不用说去帮助别人了。

人是有情绪的 。教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失控的情绪会影响到对事件的判断。这当然会影响到对学生进行“善意待人”品质的培养,恶言恶语如何使学生相信善?

作为教师应该如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示的那样,用心灵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,找到情绪波动的原因,做到有的放矢的去解决,而不是依靠经验、书本、说教去解决。

最后,需要说明的是,一个优秀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而不是“告诉你了,你就应该做到”这样简单,而且还要与其它的品质交织在一起去共育,这是有难度的,因为还要避免这些品质之间的矛盾。


相关文章

手把手教你突破英语

 未来10年,中国新经济有两大趋势:一是技术创新;二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重度融合。这是新的起跑线,没有哪家公司是安全的,任何公司离倒闭只有半年。大公司?小公司?此时此刻,一切归零。 ...

怎么教育好孩子

一、要教育好孩子,首先要以身作则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,身教胜于身教,只要本人做了,孩子才会跟着学习。孩子也是有思想的,时间久了孩子会想,你本人都做不到,还请求我什么呀?所以,家庭生活氛围潜移默化的...

教育随笔:教师的一万字读书笔记

在教师的阅读上,最显现的是读书笔记。也包括学生的。读书、写笔记,到底是一种方式还是一个过程?阅读的方式各不相同,对于不同的书,有不同的读书方法,获得知识的方式也不相同,从一个自我提升的角度来讲,并非要...

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读《给教师的建议》

在苏霍姆林斯基这篇文章的第二段表达了一个有意思的统计:我还有很有趣的统计材料:向其孩子上了高等学校的500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:“你们的孩子在哪些高等学校、哪些洗学习?”只有14人回答:“在师范学院...

内向的孩子家庭教育方面

篇一:孩子内向成因及家庭教育建议孩子内向成因及家庭教育建议 现象:孩子性格偏腼腆、内敛、内向;或者说发现孩子在一种环境下(例如在家里)非常活跃,在另一种环境下(例如在幼儿园或外面)非常内向的两面性;或...

博客已经是一种没落的自媒体形式吗?

说实话,博客已经是一种没落的自媒体形式了,现在玩博客的已经很少,更别说教师的博客。不过,就像大家对博客的评价那样:能留在博客里的,是褪去浮躁而静心沉淀的人,我们的教师博客也是。教师的博客,是教师自媒体...